共建和谐美丽城市 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2024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中国建设报 2024年12月第8766期
字号:
小
中
大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城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建设高质量城市。
近日,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指导下,由中国建设报社、中国建筑文化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拉开帷幕。本次研讨会以“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为主题,搭建起以人民为中心的“政企研学媒”协同创新交流平台。
会上,相关城市人民政府、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聚焦城市建设理念、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实践、城市运维管理四大方面,分享创新理念和优秀实践,为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建言献策。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胡子健,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文兵,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尚少岩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建设报社党委副书记、社长韩店主持会议。
主旨演讲环节,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逢阳、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提名人选赵春雨、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晓明、山东省胶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锋分享了各地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的一条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提出稳步推进以人为本的“好社区”建设。
面对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与挑战,大数据、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为行业提供了解题新策略。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志鸿,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毛卫东,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山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雪梅,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刚从城市生命线工程、装配式建筑、CIM(城市信息模型)等方面出发,介绍了企业助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经验做法。
汇聚多方智慧,破解发展难题。在圆桌沙龙环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恩茂,福建省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才,湖南省长沙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跃先,安徽省黄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章继平,江苏省无锡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宙结合实际工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会后,与会嘉宾参观了以“科技赋能美好生活 创新引领中国建造”为主题的中国建筑科技展,深入了解科技创新赋能中国建造的突出成果。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 胡子健:
• 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市建设关乎民生保障和城市运行,是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抓手,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发表重要论述,为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强总理多次专题研究,近日又亲临中国建筑科技展现场视察指导。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既是鼓舞,也是鞭策。
近年来,我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持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截至目前,城市道路建成总里程达56.32万公里,轨道交通建成里程1.09万公里。全球地铁里程排行榜前10名的城市,中国占了9个。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接近100%。地下综合管廊全国累计建成5100公里,规模居世界首位。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7万个,加装电梯12万部,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及周边供排水、燃气、供热等老旧管线近35万公里。地级以上城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建设口袋公园4.4万余个、绿道11万余公里,不断提高城市生态和宜居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当前,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正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群众对更好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完善的公共服务等充满期待。在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建设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当前是中央资金对城市建设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时期。2023年年底中央财政安排1400亿元增发国债,支持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建设;2024年安排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共计2150亿元,支持地下管网等“两重”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建设领域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比如,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下降、传统建设运维模式难以持续、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滞后等,亟待深化改革、转型发展。
我们今后及未来一段时间,要顺应城市建设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围绕“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以实施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重点实施好城建领域“三大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民生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住安全房、喝放心水、走舒心路、保寒冬暖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牢牢抓住“安居”这个人民群众幸福的基点,打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版”。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管网补短板。实施“温暖工程”建设,一体推进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引导“好设施”支撑“好房子”建设。
二是安全工程。盯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落实好国家“两重”“两新”工作部署,加快消除城市的安全风险隐患。纵深推进城市燃气管道安全专项治理,全力打好城市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攻坚战,对已排查出尚未改造的老化燃气管道,明年要全部整改完毕。加快构建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三是发展工程。以“新城建”为抓手,着力推动城市建设方式转型,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了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到2027年、2030年两个阶段性工作目标。要认真贯彻文件要求,围绕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等重点任务,加快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推进集约型内涵式发展。
最后,结合明年工作考虑,对城建领域及广大城市建设工作者再提几点希望。一是,完成好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坚决打好“十四五”收官战,统筹谋划好“十五五”工作,下好先手棋。二是,用足用好超长期国债等中央支持政策,编制好“两重”“两新”实施方案,再谋划储备一批重点项目,抓住战略机遇期。三是,坚持科技赋能,集中攻关“卡脖子”技术,加大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充分发挥“政企研学媒”各方作用,促进产业升级。四是,持续深化改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成果,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心、更舒心、更美好。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文 兵:
•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服务人民宜居安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新时代推进城市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强总理前不久参观调研中国建筑科技展时指出,着力推进好房子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中建集团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服务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全力投身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服务各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中建集团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发挥深耕城市、理解城市的优势,突出“一城一策”,积极助力建设和谐美丽城市。在西安幸福林带项目建设中,提出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基础设施与产业设计“四位一体”理念,统筹地下空间、地铁工程、综合管廊、市政道路、景观绿化五大业态,打造了“丝路上的城市绿洲”。在上海红旗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中,巧妙融合城市国际化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双重需求,让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城中村”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中建集团攻坚“好房子”建设难题,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成套技术和方案,全力服务百姓住得安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自主研发智能建造管理平台和空中造楼机、5G塔机、智能爬架等装备,有效解决复杂工程难题,提升了建造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用心用情解决旧改通病,深入调研住户需求,提出“诊、拆、改、防、提”的一揽子旧改方案。加快建造方式变革,运用模块化建造技术,仅用90天就把北京桦皮厂8号胡同老房子变成老百姓安居的“好房子”。
中建集团用心做好运营服务,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打造了现代化的综合服务能力,深度赋能城市高品质运行。服务城市“里子”工程管理,在湖北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城市生命线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对燃气、供水、排水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动态预警,有效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打造城市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精准解决城市运营平台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多业态统一管理难的问题,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已在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管理中应用。
下一步,中建集团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下,聚焦人民群众高质量居住需求,以科技赋能美好生活,以创新引领中国建造,加快培育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王 凯:
• 推动以人为本的“好社区”建设
• 推动以人为本的“好社区”建设
社区是居住环境提升的空间单元、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单元、城市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当前,我国城市中仍有大量老旧小区的住宅质量及居住环境有待提升,要加快推动以人为本的“好社区”建设。
以全龄友好为着眼点。社区的人群构成是多元的,社区建设工作应基于不同人群的需求规律开展,符合不同社区人群的需要。针对不同居民需求,要以绣花功夫开展空间设计优化和设施建设,既要有专属空间,也要关注共用空间。幼儿园、儿童游戏场、养老院等专属空间要开展满足特定人群的特殊设计,各类专属空间的布局需要精细统筹,促进代际团结、节约集约。公共空间、博物馆、综合医院等共用空间要开展满足所有人群的通用设计,实现“特殊需求”去标签化,让所有人群使用都方便。
以完整社区为建设方向。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行动,建立物质空间建设与社会空间重构于一体的完整社区价值体系,为社区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提供系统性、整体性的理论基础支撑。在“五分钟生活圈”的社区尺度,补齐短板、完善社区服务和管理、健全社区治理机制。以“一老一小”步行能力测算,在“五分钟生活圈”半径,完善步行5~10分钟可达社区范围内的各类服务设施。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城市社区存在规模差异大、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等硬件和软件上的短板,应当重点完善和解决这些问题。在基本服务上,补齐标配;在全龄友好上,精准选配;在未来场景上,鼓励增配。
以多元实施方式为路径。要转变视角,关注设计中的关键小事,让规划设计从注重宏大叙事转向生活的各个角落,挖掘闲置资产,盘活存量空间,增补社区服务。鼓励街道、居民、设计师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推进社区品质提升。探索原拆原建模式,通过老旧住区重建,彻底解决建筑质量隐患、增补公共服务设施。
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加强部门协同,建立分工协同、事权明晰、多方参与的组织架构。建立贯通组织、设计、实施全过程的责任规划师制度,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整合发展,助力社区建设的多项工作。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建立面向存量更新需求的土地制度,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适度松绑土地政策,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具有存量更新特点的“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系统性制度。建立保险、金融、第三方中介的保障制度,从监管、资金、机构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增强居民信心。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尚少岩:
• 建设好、运用好展会平台 搭建行业交流合作桥梁
• 建设好、运用好展会平台 搭建行业交流合作桥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引领下,我国城市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城市历史文脉赓续传承,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如今我国的城市建设更加宜居、韧性、智慧,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安全。
抚今追昔,我们为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倍感骄傲。展望未来,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城市发展之路,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直属单位,始终以弘扬传播中国建筑文化为己任,以竭诚服务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为目标,肩负着文化科技赋能、推动建筑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历届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培育了“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中国城博会)、“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中国住博会)等行业大型展会。2020年第二十届中国城博会上,首届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与中国建设报社会展联动,共话行业发展。
中国城博会前身为1983年创办的“全国建筑展览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已经成长为展示城市建设成就与发展方向、宣传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果、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合作的重要窗口,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于今年6月在京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城博会以“人民城市幸福家园”为主题,集中展示各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四好”建设的新理念、新科技、新模式、新成就,搭建新质生产力赋能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景式展示交流平台。展览面积逾1万平方米,国内外参展单位百余家,线下专业观众约3.2万人次,线上观展约8.3万人次。主流媒体专题报道,直接间接影响近150万人次。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将继续建设好、运用好展会平台,与中国建设报社等兄弟单位携手为行业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增进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力量、共享发展成果,共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建设报社党委副书记、社长 韩 店:
• 为城市高质量发展 集聚智慧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 为城市高质量发展 集聚智慧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主要目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聚焦城市建设理念、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实践、城市运维管理四大板块,构建“政企研学媒”协同、创新交流的平台,搭建城市居住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大力宣传人民城市建设取得的新理念、新实践、新成效,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建设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主管,是面向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及相关行业的惟一综合性大报,是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力军、主阵地,创刊37年来,已发展成为“报+网+端+两微+视频+N”的行业主要融媒体。
中国建设报社始终紧紧围绕住房城乡建设部的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政策咨询、舆情监测等工作,不断地拓展合作共赢的广度和深度。报社坚持“党媒的高度、网媒的速度、纸媒的深度、融媒的宽度”的价值追求,秉持“为领导决策献言建策、为行业创新发展引领方向、为企业做优做强赋能增效、为人民急难愁盼发声建言”的使命担当。
报社将以“新闻+政务+服务”的创新发展模式,为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集聚智慧、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致力于当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宣传引导的主力军、献言建策的好参谋、舆论阵地的守望者”。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提名人选 赵春雨:
• 建设美丽幸福“暖城” 悦享温暖美好生活
• 建设美丽幸福“暖城” 悦享温暖美好生活
“暖城”之暖,在于“人”的幸福。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统筹城区、矿区、园区、景区和山水林田湖草沙“四区七要素”,高水平规划构建“暖城”幸福底色,收获了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高质量发展十大标杆城市等城市名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颜值构筑生态绿色公园城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局面。布局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等各类公园169个,建成区绿地率达40.9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2.2平方米。
高标准打造人民心中的好房子。全市2000年以前的老旧小区全部改造完成,累计加装电梯660部,实现幸福宜居“一键直达”。东胜区1980街区通过更新改造的方式,为城市更新工作蹚出了一条新路子。全市累计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4.5万余套,惠及10.8万人,建设专家、人才公寓1180套。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方面,实施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同步推动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全部清零销号。大力推动去库存,限制土地和住房供应。创新打造“房地产项目超市”,推动14个停滞项目复工建设。编制《高品质住宅小区评价标准》,充分融合鄂尔多斯市住房发展实际和国内外前沿技术,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基点,围绕安全耐久、低碳减排、绿色健康、环境优美、配套齐全、智能友好6个维度,涵盖规划、设计、建造、运维、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通过百余项可落地实施的评价指标,将“好小区”的评价结果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标准。
高质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对标全国先进,以CIM技术为基础,全面启动“1+4+N”暖城智治系统建设。在实施“温暖工程”过程中,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对热源、管网等供热系统进行智慧化改造,实现从热源、管网到居民户内的数据互联互通与共享。“数字政务”方面,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上线发布6.9万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85.4%。立足用“数智”思维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自主研发了“多多评·码上生活”社区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助力全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逐步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品牌,探索出一条智慧生活、智慧服务、智慧治理的市域社会治理“智治”新思路,让“数字大脑”成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技术密码”。
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李晓明:
• 探索具有老工业基地特色的老旧小区改造模式
• 探索具有老工业基地特色的老旧小区改造模式
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一批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辽宁省鞍山市在实践中探索前行,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实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老旧小区改造模式。
鞍山市的老旧小区具有存量大、建成年代早、基础设施普遍老化、居住人员偏老龄化等特点。鞍山市坚持“因民所需、因地制宜”原则,采取“一区一法”“一楼一策”,探索形成了以“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中心、以“党建引领”和“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的具有老工业基地特色的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先后改造老旧小区174个,惠及22万户居民,改造后居民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具体实践中,主要做到“四个坚持”,用心用情用力高标准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统筹。鞍山市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的重点内容,组建了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34个成员单位分工协作的工作专班,建立市级统筹推动、县区主体负责、部门各司其职、街道靶向发力、社区承上启下的“条抓块保”工作机制,通过周通报、旬调度、月观摩、年考评等举措,持续推动工作落实落细。
坚持传承发扬钢铁精神。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联络员”四级管理模式,充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扬鞍山人民特有的鞍钢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以老党员、老职工带动小区居民全程参与改造,改造之前问需于民,改造之中问计于民,改造之后问效于民,大家一起谋划改造、监督工程、建言献策,实现老旧小区改造由“政府主导”向“共同缔造”转变。
坚持按需改造满意工程。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3大类12小项改造菜单,坚持“哪不行改哪、缺什么补什么”,实行“一拆三增五改”,即拆除私搭乱建,增加社区配套服务设施、休闲设施、社区活动空间,改造地下管网、立面屋面、道路景观、智能系统、雨污水管网。基础类改造重质量,坚持“雪中送炭”;完善类改造重功能,践行“以人为本”;提升类改造重创新,力争“锦上添花”。
坚持建管结合持续发展。强化硬件建设,更注重软件服务。针对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实施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社会化保障、市场化保障、专业化保障、智能化保障为一体的“一中心四保障”物业管理模式。推行“路长、楼长、园长”三长共管,实现全市206条精细化管理试点路段向老旧小区的有效延伸覆盖,实施“路长吹哨、部门报到”,将精细化管理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和“最后一人”。同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综合服务站,完善党政服务、诉求办理等六大功能,把小区建设成联系服务群众的“幸福驿站”。
山东省胶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黄 锋:
• 创新城市发展 共建幸福家园
• 创新城市发展 共建幸福家园
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是重大国家战略。示范区范围覆盖山东青岛全域,核心区位于胶州市。上合示范区立足于“四好”(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更加绿色智能、更加宜居便利。
坚持统筹发展,优化城市功能。一是着眼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通过城市更新,重新规划布局了上合国际城、空港新城、枢纽港新城、卡奥斯新城、板桥新城“五大新城”,打造“16个基地”“40个组团”,聚焦智能制造、现代商贸、科创文旅等产业,不断提升上合示范区战略发展承载能力。二是以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为契机,制定实施绿色生态城区创建实施方案,编制完成道路交通、绿色能源、智慧城市等20余项专项规划,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坚持数据驱动,建设智慧城市。建成符合CIM基础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时空大数据要求的“三位一体”CIM基础平台。平台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多项标准,整合汇聚了全域7大项23类全要素时空数据,为项目建设、城市治理等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坚持示范带动,提升居住品质。一是以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为契机,打造了一批智能建造项目,推动“好房子”高标准建设。二是今年6月发布《“五大新城”工程建设及长效管理实施意见》,将室外配套工程项目纳入质量监督范围,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持续建设完整社区,自2020年以来已完成改造老旧小区243个、建筑面积40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3万户、13.9万人。四是以党建引领共建美好家园,创新“小区党组织领导+业主委员会自治+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融合治理模式,全市物业服务企业100%成立党组织,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未来,胶州市将继续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提高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推动城市产业功能一体化发展。重点围绕“功能布局”“空间表达”“近远期支撑项目”,推动“通道建设、贸易拓展、产业提质、文旅合作、教育科技”五个核心功能建设,全面融入青岛海湾型国际化大都市。
推动房地产业高端化发展。围绕国际一流、国内领先高品质生活引领区的发展目标,突出空港流量、上合流量等需求,从2025年开始,开工建设19个高品质住宅项目,加快打造一批高品质示范样板。
推动基础建设数字化发展。依托CIM基础平台数字底座,通过建设“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监测网络,以物联、智算、低空为支撑,打造工地管理、城市运行等N项行业专题应用场景,提升城市建设治理现代化水平。依托数字新基建,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数字技术等服务贸易。
互学互鉴
共商发展新思路
共商发展新思路
在2024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的圆桌沙龙环节,与会嘉宾结合实际工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恩茂表示,近年来,兵团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印发《兵团城镇市政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系统提升市政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开展清洁取暖项目试点示范工作,累计完成热源清洁化改造1637万平方米。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兵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城市和建制镇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绿地规模快速增长,绿地系统布局不断优化。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印发城市体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查找城市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短板,有针对性地制定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印发《关于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的行动方案》,从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11个方面推进更新工作。印发《兵团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指导师市开展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建设改造工作。印发《关于兵团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全面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智慧市政建设。将智慧市政平台建设与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统筹推进,积极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建管运维。一师阿拉尔市等师市初步建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有关数据纳入其中。四师可克达拉市等城市已搭建智慧水务运行平台;所有城市已基本建立智慧供热燃气运行平台。
福建省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才表示,城中村治理是各大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厦门市高度重视破解这一系统性、复杂性难题,以现代化治理理念开启城中村治理新路径。2023年4月,《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出台,确立了“一年试点、两年攻坚、三年全覆盖”思路,用三年时间对全市108个中长期保留的城中村集中实施现代化治理。
厦门市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即“四个推动”:注重高位推动,构建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注重系统推动,聚焦治理“一体化”统筹协同;注重靶向推动,大力解决“一系列”治理瓶颈;注重创新推动,内外拧成“一股绳”走深走实。两年多来,全市已实施现代化治理的71个城中村,整体形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提振了信心,拓宽了思路,明晰了路径,丰富了内涵。现实成效主要表现在“五个更”——环境更优美、居住更安全、生活更便利、收入更稳定、治理更有序。
未来,厦门市将重点在“五个着力”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发展成果共享问题、着力解决常态长效问题、着力解决多元投入问题、着力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着力解决智慧管理问题。
湖南省长沙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跃先说,长沙市“围绕四个坚持,打造一项工程”,精心谋划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既遵循普遍规律,又彰显长沙特色,既做好城市建设,又做好城市提质。坚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思维,依托长沙智能装配式建造优势,推动城市建设全过程创新,打造智慧城市新生态。坚持“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方向,提升住房品质,满足多元化住房需求。坚持“绿色金融+绿色建造+现房销售”模式,精准支持优质项目,构建建筑新型供应体系,推动房地产新模式发展。
推进一项工程,即“一五八”工程:“一”是指创新应用“(BIM +M)+ EPC”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融合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M(部品部件生产)与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管理,实现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五”是指大力推广智能装配式建造1.0~5.0五大应用场景。以“BIM+装配式”为基础实现1.0应用场景升级,逐步形成“(BIM+装配式)+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智慧城市运营”五大应用场景。“八”是指:打造贯穿城市建设运营治理全过程的八大数字平台,构建房地一体化联动平台、基于BIM正向数字设计平台、现代化柔性智能生产平台、数智工地管理平台、建筑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智慧物业管理平台、智慧排水管理平台、装配式绿色农房服务平台。
安徽省黄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章继平谈到,自2022年黄山市启动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以来,不断深化拓展“全国最干净城市”内涵和外延,在全国率先出台《黄山市最干净城市标准》,探索打造“最干净城市”的黄山模式。坚持从规范标准、细化举措、完善机制等方面入手,以系统思维完善工作体系。发布《黄山市最干净城市标准》、配套出台《黄山市干净指数测评实施细则》,明确总体要求,构建四级双向流转、高效运行的闭环处置流程。
以“席地而坐”为标准,开展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高标准的精细化保洁,全力打造市民游客“随手可摸、安心可坐,不脏衣裤”的城市公共空间;坚持建管结合、条块互动、形神融合、人城协同的发展理念,推动城市有机更新,让城市经得住远眺、耐得住细看;大力实施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全面推进设施改善、配套升级和风貌塑造,施以精心管护、精细保洁,为市民打造客厅级公共空间;明确城管执法进小区7大整治工作清单,打造小区城管执法服务站示范点,合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坚持对标一流、拉高标杆,创新手段、系统推进,着力构建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生活场景;凝练一批历史文化亮点,推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和特色街区塑造,彰显徽风皖韵城市特色。
江苏省无锡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宙表示,近年来,无锡市依托“一委一办一平台”工作体系,打造“最干净城市”,创设了青年乐来、老人乐享、企业乐投的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助力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力、发展能级和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创新构建“1+18+151”工作体系,围绕打造“最干净重点区域”“最干净通道”“最干净滨水空间”“最干净城市通道”“最干净城市出入口”五大类型和环卫保洁、社会公厕、城市家具等18类业务专项,制定打造“最干净城市”区域性综合提升工作方案,构建“1个总体方案+18个专项方案+151个提升单元”工作体系,健全专项牵头部门和板块实施单位的双向沟通机制,“一点一策”开展151个区域性单元、1321个专项提升,形成全市单元分布“一张图”、专项标准“一把尺”、综合提升“一本账”。同时,推行全要素把控,推动各专项联动实施、交互融合,实施环卫提质、秩序提升、共享绿化、多彩亮化、空间美化和消费环境优化六大行动;探索规划、建设、管理有机协同的全周期管理路径,在城市新改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广泛运用各类城市建设管理导则规范,实行前置预审机制,提前引入监管,从源头消解因建管不协调造成的城市管理难题。
圆桌沙龙主持人、中国建设报社副社长刘晓庆总结说,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践行者,从几位嘉宾的分享中可以深切体会到,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都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精雕细琢的绣花功,将人民城市理念落实到城市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孙思妍杨若男邱修海整理,图片由本报记者孙宇枫拍摄
扫一扫 下载《中国建设报》客户端